医院为何不轻易提供子宫动脉检查?这背后不只是技术问题

2025-04-07 10:27:01 793 浏览
手机访问
举报

28岁的小张第三次胎停育后,红着眼圈坐在诊室里:「医生,网上都说要查子宫动脉血流,为什么你们就是不给查?」这样的场景,几乎每天都在全国各大医院的妇产科重复上演。

一、医疗资源就像春运车厢

根据《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》,我国三级医院超声科日均接诊量高达300-500人次,而配备专业血管超声设备的医院不足四成。就像春运时列车员要先保障买到票的旅客,医院也必须优先处理危急重症。笔者亲眼见过某三甲医院产科的超声预约排到两周后,这时候要求加做非必要检查,确实像在高峰期要求加开特别车厢。

二、「该不该查」的医学博弈

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2021年指南明确指出:「子宫动脉血流检测适用于复发性流产、胎儿生长受限等特定情况」。但很多准妈妈在孕6周就想做这项检查,好比给刚发芽的种子做年轮检测。上海某三甲医院主任医师曾透露:「去年拒绝的300多例检查申请里,真正需要补查的不到5例」

三、信息差制造的认知鸿沟

30岁的李女士在社交平台写下经历:「APP显示我高风险,医生却说不用查,是不是在敷衍我?」这种焦虑源自医疗信息的「翻译断层」。就像普通人看天气预报,只知道要带伞,却不懂气压图分析。笔者建议可以带着具体疑虑追问医生,比如:「我的情况符合检查指征吗?如果有异常会有哪些表现?」

四、政策背后的生存法则

2023年某省会城市医保局抽查发现,过度检查占比最高的科室里妇产科赫然在列。现在医院要面临双重审核:医保部门盯着过度检查,卫健部门查着漏诊误诊。这就好比司机既要防超速又要避违章停车。某私立医院院长坦言:「我们现在开检查单得像走平衡木,多开要被罚,少开可能被告」

站在医院走廊看着匆匆而过的白大褂们,忽然想起钟南山院士说过的话:「医疗的本质是供需关系的艺术平衡」。或许当我们学会在专业信任与合理质疑间找到平衡点,那些检查单背后的纠结才能真正化解。
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24小时资讯
文章目录
热文